我今年已年過七旬,舊時被稱作“古稀”。不過,如今這樣的稱呼顯然已不合時宜,2021年,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.2歲,70歲不僅不稀奇,還不到平均數呢。不過,壽命再長,也總有落下帷幕的時刻。對于怎樣走得體面又有尊嚴,就成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。我自己的觀點是:好好活著,在頭腦清楚、可以身體力行時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、有益于社會的事情。
父親信奉伊斯蘭教,是82歲去世的。那天,我突然接到老家打來關于父親病重的電話,匆忙趕回家中,便看到昏迷中的父親嘴角微微顫抖,似乎在說著什么。我把耳朵湊上去,細細聽得出,老父親是在自己做“討白”,即誦讀《古蘭經》中關于請求真主饒恕自己一生中所有過錯的章節。
在很多人看來,父親一輩子為人忠厚老實,是個沒有什么值得挑剔和指責的好人,但是他自己不這樣認為。就在他病危前的那個星期天,他還和我的大哥大嫂說,自己一輩子脾氣暴躁,說話率直,得罪過一些人;自己侍弄了一輩子莊稼,在鄉親們眼里是個種田能手,卻一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;四個孩子都有了文化,也沒有因為這錯那錯讓人操心,可總覺得書讀得還是少。人活在世界上,不讀書不行,一定要讓子孫后代多讀書、讀好書。
我的母親是85歲去世的。她臨離世的時候,仍明白得讓所有去看望她的人都感到驚奇。母親和大家說,自己一輩子養了4個孩子,盡了最大的心勁讓他們讀書,盡管文化都不算很高,可都能跟著社會往前走,比自己和他們的父親強得多?,F在自己要走了,可還是掛念孩子們。特別是老二,他端的是公家的飯碗,負的是政府的責任,一步走錯了都不行。你們作為他的戰友、同學、同事,要真心實意地關心他,經常給他提個醒,讓他多讀書,別犯錯誤。
父母去世后,除了傳給我們祖上留下來的百年老屋,并沒有其他財富。但我對于他們的感恩,卻是不能用文字表達的。每每想到這一切,我總會產生一種無法報答親恩的愧疚感。思來想去,我想到了父母臨終前囑咐的“要好好讀書”這句話。于是,從2021年開始,我就著手在老家的宅基地上修建一座書屋。
我推倒了過去的百年老屋,建起了一座上下兩層的書屋,擺放上我們兄妹四人一生收藏、積攢的三萬多冊圖書。書屋除了用于我們自家人學習之外,還面向社會開放,周圍村莊的中小學生、父老鄉親以及學有所成、工作在外的學子們回鄉時有需要,都可以來這里研讀。除了圖書的閱讀與流轉,我還開展了講學和文學刊物《萬松浦》的評刊和薦稿活動。今年4月12日開館以來,已經進行了三次集中活動,向周圍中小學捐贈圖書七百余冊。下一步,我計劃針對目前農民群眾急需的實用技術和科技知識,不定期舉行講座;組織有意愿、有資質的醫務人員到農村義診,辦好內部交流的刊物,服務于鄉村振興。
做一點公益事業,既是父母的要求,也是我們兄妹的意愿。我想,農村讀書的氛圍濃厚了,我們國家發展的速度就會更快了。如果有一天我的書屋能夠為鄉村振興發揮一些作用,在我臨終之時,我會含笑揮手——我可以向我的父母匯報了,我沒有辜負老一輩人的期望。
?。ㄗ髡呦档谑龑萌珖f委員)
父母的心愿 書香的傳承
更新時間:2023-05-22 09:28:15 來源:《人民政協報》(2023年05月22日第07版) 作者:王樹理
上一篇:小滿:又到風吹麥浪時,萬物欣欣皆向榮
下一篇:最后一頁
分享到:
收藏
